返回
首页 > 浙江省景点

千柱屋

千柱屋4(4/共6页)

  • 景点名称:千柱屋
  • 地址:诸暨市陈蔡镇斯宅乡斯氏古民居建筑群
  • 地理位置: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斯氏古民居
  • 区域编码:330681
  • 介绍

    千柱屋属于诸暨市东白湖景区的景点之一。 由斯元儒建于清嘉庆年间(1798年),现为斯姓后裔居住。因屋有千柱而得名。

    千柱屋分布5条纵轴线,3条横轴线,为庭院式组群布局。总占地面积6850平方米,为座南朝北依山而建的建筑,东西宽108.5米,南北深63.1米,长与宽比例为黄金分割点。屋内有8个四合院,10个大天井,36个小天井,楼房121间,柱子1322个,柱子为杂木。东西侧以正门为轴线设门四座,共发纵向五进。

    门额以青石制作,上镌“於斯为盛”4字,为九重篆,为临摹宋代书法家米芾。门额四周用砖雕人物、山水、龙凤等图案装饰。过门楼即为正厅,五架抬式结构。正厅两侧分设“丛桂堂”、“双槐堂”、“福寿堂”、“仁寿堂”,均用青石镌刻楷书堂名镶嵌于壁上。

    正厅照墙上有《百马图》砖雕。有53匹白马,用21块长0.34米、宽0.30米的青砖浮雕拼幅而成,总长7.04米,为全国少见,是名副其实的国保。

    中厅紧闭的大门,只有一种情况下才打开,就是族人去世时才打开,千柱屋内居民至今保有这种习俗,不能轻易打开正门,只能从旁门出入。

    开放时间

    全年 8:00-16:30开放

    优待政策

    补充说明:1、景区门票特殊:2人以上可以享受同程网的价格,但是景区的门票只能给一张(比如说2个客人,售票处只能给1张门票;比如说4个客人,售票处只能给3张门票)。

    千柱屋地图位置(模拟)

    千柱屋精选点评

    千柱屋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东白湖镇斯宅村,建于清代嘉庆年间,为当地富商斯元儒的斯宅。千柱屋又名斯盛居,千柱屋为砖木结构的清代建筑。非免费景点。
    多姿多彩是人类文明的本色。正因为各国历史、文化、制度不尽相同,才需要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斯宅千柱屋浙江省诸暨市的著名景点,是清朝古民居!
    千柱屋非常的棒,非常的有特色,非常的喜欢这里。
    里面很有特色环境也非常干净整洁可以常来的
    保存完好的一处古建筑,值得来一看,
    千柱屋在浙江诸暨东白湖,是很有特色的类似明清的古建筑,有很多柱子相连
    景色一般,趣味性不强,性价比高。可能不会再去。
    记得攻略或游记中提及千柱屋是需要门票的,我去时有小亭子像是售票处,倒也没人拦我没人要收门票。来千柱屋的话坐诸暨客运中心的车,有挂着斯宅的牌子,到终点下车即可,票价七元。路途中可见东白湖。入千柱屋像是闯进人家的小动物,处处好奇又小心翼翼,唯恐扰了这一室缭缭炊烟~
    在诸暨的第二天,朋友有事先离开马场回上海了,而我则继续前行,斯宅的千柱屋是我的目的地。 路过马场的102路公交车有一条到斯宅的线路,终点站就是千柱屋。 清嘉庆年间,太学生斯元儒建造了斯家的私宅,因为整个住宅分布有5条纵轴线,3条横轴线,屋内有8个四合院,10个大天井,36个小天井,楼房121间,柱子1322个,故名“千柱屋”。 千柱屋坐北朝南,隔着一条河看过去,就觉得很有气势。斯宅的正面有五扇大门,中间的那扇最大。岁月无法避免的在这千柱屋的里里外外,留下了历史的痕迹。 从中轴线上的大门进入千柱屋,既是正厅,穿过正厅,就是那个轻易不会打开的房间,那个房间相当于斯宅的祠堂,只有在有族人去世的时候才会打开。 千柱屋以正厅为中轴线,两侧分置8个四合院,辟10个天井,围绕着天井的庭院是一户人家,各院之间,看似独立,却以檐廊相通,互不隔离,走遍千柱屋的每一个角落可以“晴不见日,雨不湿鞋”。 千柱屋里有很多形象生动逼真,雕刻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砖雕。 正厅照墙上有《百马图》砖雕。用21块长0.34米、宽0.30米的青砖浮雕拼幅而成,总长7.04米。 千柱屋里如今依然有人居住,多数为斯姓后裔。他们的房间其实很“时髦”,通常一间屋是一户人家,一层是厨房和餐厅,房间内的楼梯通到二楼的卧室,这不是loft是什么。4月中旬,正是竹笋和春茶的采摘季,于是家家户户的天井里,都晒着笋干和茶叶。 从千柱屋后拾级而上约数百米,有“林泉之胜,甲于一邑”的笔峰书屋,是斯元儒为本家子弟研读圣贤著作而建。书院前屋前古木参天,虽经历沧桑岁月,依然苍翠欲滴,生机盎然。现在的笔锋书院,只有一侧的三层楼阁开放给游客游览,另一侧是个四方的庭院,已经辟给私人居住。 最后,我重新回到下车的地方,这里有一条修好的栈道直达山顶,临高眺望,有着121间房间,千余根廊柱的千柱屋,如一座微缩的城池铺卷开来。千柱屋的建筑格局是典型的中国封建礼法和家族制度的体现,门户各自独立,整体却是一个大户人家,有“小家”的私密,更有“大家”的融洽,整个千柱屋被一种精心安排的和睦气氛包围着,虽然当时也有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的区分,但同在一个屋檐下的现实,使得处于封建伦理道德中的人们更看重宗族的团结和族人间的友善。
    千柱屋千柱屋相关信息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2 七彩生活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kankan6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