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浙江省景点

御碑亭

御碑亭3(3/共6页)

  • 景点名称:御碑亭
  • 地址:308省道兰亭景区内
  • 地理位置: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兰亭景区
  • 区域编码:330603
  • 介绍

    御碑亭位于绍兴兰亭景区内,又称为祖孙碑,已有300多年历史了,正面是康熙皇帝1693年所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背面是乾隆皇帝1751年来兰亭时即兴所作的一首七律诗,此碑高6.8米,宽2.6米,重18吨,三万六千斤,这么大的碑,祖孙两代皇帝又同刻一碑,这还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堪称国宝,也是兰亭的镇亭之宝了。

    御碑亭地图位置(模拟)

    御碑亭精选点评

    碑亭正中耸立着一块5米高的御碑,碑帽的正面镌刻"圣旨"二字,碑身正面刻有圣旨全文,主要内容记叙了康熙、雍正皇帝建庙的原由和修建的经过。碑身的背面刻有乾隆22年第二次下江南时,第一次下榻此处所题写的御笔诗文:"皇考勤民瘼,龙祠建皂河,层甍临耸坝,峻宇镇回涡,毖祀精诚达,安澜永佑歌,彭城将往阅,宿顿此经过,捍御方多事,平成竟若何,所希神贶显,沙刷辑洪波。"碑身、碑帽的两面分别镌刻有乾隆27年、30年、45年、49年下榻此处所题写的御笔诗文。
    总体来说还不错,推荐大家来看看
    兰亭的镇亭之宝,谁得看见祖孙两代皇帝同一块碑,正面为康熙皇帝临写的《兰亭集序》,反面为乾隆皇帝游玩兰亭时即兴所作诗,全国独一无二的祖孙碑~
    整个御碑亭的建造风格比较独特,明朝洪武二十六年九月(1393年)朱元璋为了纪念周颠仙等人就在这台上建起了御碑亭。亭中至今还保存着朱元璋的御碑。碑上刻着这位朱皇帝亲自撰写的《周颠仙人传》和《四仙诗》。这块御碑高约4米、宽1.3米、厚0.23米。御碑亭是彷木构歇山顶石亭,平面呈正方形。每边宽5.8米、亭高6米、整座亭子内外厚重,亭子四面无柱子都是石壁。仅在三面有门,一面没有门,在亭子正门外刻有两幅对联:外联是“姑从此处寻踪迹,更有何人告太平”。内联是“四壁云山九江棹,四亭烟雨万壑松”。综合说明了只有顺应民心的历史要求。也反映了老百姓强烈追求太平世界的愿望。
    流觞亭后有御碑亭,中立清康熙乾隆二帝御碑,流觞亭东有碑亭,内立清康熙帝书兰亭碑一块。亭前约30米处为鹅池,池畔建石碑亭,中立鹅池两大字石碑一块为王羲之书。
    御碑亭,八角重檐,始建于康熙年间,56年毁于台风,83年重建。亭中立一巨碑“御碑”,系清朝原碑,已有300多年历史。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1693年所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书风秀美,雍容华贵。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1751年游兰亭时即兴所作的一首七律诗《兰亭即事诗》,书法飘逸,对兰亭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祖孙两代皇帝同书一碑,所以又称祖孙碑。江泽民视察兰亭时曾称之为“国宝”。御碑曾经历了很多劫难,如56年一次强台风和文革时的破坏,但均幸存下来。文革时,红卫兵要来砸碑,在兰亭驻扎着的血吸虫防治所的医生们得到消息之后,连夜在碑上涂上石灰,再用红漆正面写上毛主席的《送瘟神》诗词,背面写上毛主席语录“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才得以保存下来,文物史将不会忘记这批保护兰亭文物的医务工作者。
    走进兰亭景区,游人们纷纷都涌向一个地点,走进一看,原来是御碑亭。 碑面两年分别是康熙、乾隆的御笔,这就是这块碑的特别之处。 碑面是康熙的行书,碑阴则是乾隆的御笔,同样也是行书。
    祖孙两代皇帝同碑书写,全国范围内独一无二,堪称国宝,是兰亭的镇亭之宝。在兰亭不仅可以观赏园林之美,更能感受到文人墨客的浓浓气息,身在其中感觉自己身上也多了几分书卷气。
    御碑亭是兰亭景点的镇景之宝。碑体保存完好,上面的碑文是康熙和乾隆两为皇帝御笔。正面是康熙临摹的兰亭序,背面是乾隆的诗,这样祖孙两代皇帝同刻一碑是非常罕见,全国仅有的。
    兰亭内有到处名胜古迹,有碑林、鹅池等等,这处御碑,气势磅礴,铸造在一处亭子里。上面刻画的字体行云流水,周围景色优雅。很美。
    御碑亭御碑亭相关信息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2 七彩生活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kankan6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