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浙江省景点

小洋房

小洋房4(4/共4页)

  • 景点名称:小洋房
  • 地址:宁波市奉化市溪南路蒋氏故居景区内
  • 地理位置: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蒋氏故居
  • 区域编码:330213
  • 介绍

    这座三间两层的小洋房,建于1930年,由于结构小巧,所用建筑材料水泥也称为“洋灰”,因而得名“小洋房”,又称“剡溪小筑”、“涵斋”。它位于文昌阁东侧,有一条露天走廊连接文昌阁。

    1937年4月,蒋经国从苏联留学回国,蒋介石把他安排在此住读,一边补习中文,研读曾国藩家书、王阳明全集和“国文遗教”等著述,一边让他撰写《旅俄报告》,反省在苏联留学时打下的红色烙印,给儿子“洗脑”。蒋经国在日记里记叙为“涵斋”,略带调侃地把它比喻为“修练身心、增加涵养的书斋”。蒋经国住读时,楼上东面是卧室,西面是书房,中间是会客厅。小洋房还住过蒋介石的外籍军事顾问端纳,侍从室主任陈布雷等。

    小洋房一楼里进有一块“以血洗血”的石碑,讲述了蒋经国母亲毛福梅遇难的历史。1939年12月12日,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溪口,毛福梅在丰镐房后门口不幸被炸塌后墙压死,蒋经国闻讯后急忙从江西赶来奔丧,悲愤中挥泪写下了“以血洗血”四个大字,表达誓报杀母之仇的坚定决心。

    开放时间

    具体开放时间请咨询景区

    小洋房地图位置(模拟)

    小洋房精选点评

    棒棒棒一级棒。呵呵呵。文昌阁时便于使唤近身幕僚而建。楼房建于1930年,三间两层,结构小巧,又称“剡溪小筑”、“涵斋”。 赞一个
    1930年建成的小洋房,又称"剡溪小筑"、"涵斋"。它位于文昌阁东侧,负山面溪,西式三开间平顶楼房。1937年4月,蒋经国携妻儿从苏联回到溪口,这处房子,成了他们一家的住所。遵照蒋介石的训示,蒋经国在此研读中文,并撰写《旅俄报告》。以后蒋经国一家还乡,也多住在小洋房。 现在 里面除了当初的一些陈设 一层是一个小型的展览厅 讲述了蒋经国的生平以及其生母的一些相关事件 有兴趣的可以浏览一下
    以前主要是给蒋介石的外国顾问住宿用的,国共第二次合作以后,蒋经国从苏联回国以后,就让他老爸关在里面做深刻反省,也算是闭门思过吧!
    景色不错,趣味性较强,性价比比较高。
    位于文昌阁东侧,负山面溪,西式三开间平顶楼房。房顶水泥平台,四周栏杆护卫,可乘凉赏月,览远山近水。出西侧门,有一条露天走廊连接文昌阁。当初主要是为蒋介石住文昌阁时,便于使唤近身幕僚而建。
    蒋氏故居占地面积很大,小洋房为三间二层楼房,西式,前临剡溪,后依武山, 占地24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310平方米,建于1930年,周边景色优美,蒋经国留苏回奉,偕妻方良、子孝文居此。
    位于奉化溪口蒋氏故里景区,和文昌阁紧邻,下临剡溪,风景优美。参观完文昌阁拾阶而下就到小洋房。 小洋房得名是因其建筑样式为两层西式小楼房,与文昌阁的纯中式建筑截然不同,对比鲜明,当地人称为小洋房。小洋房是蒋经国自苏联留学回国后,奉老蒋之令在此攻读中文的场所,他和夫人也在此度过一段难得的快乐时光。 目前小洋房内以当年小蒋在此读书时的复原陈列为主,也有小蒋的生平事迹介绍。
    “小洋房”1930年建成,位于文昌阁东侧,有一条露天走廊连接文昌阁。 “小洋房”前临剡溪,后依武山,负山面溪,风景秀丽,世外桃源。 建筑为西式三开间平顶楼房,房顶水泥平台,四周栏杆护卫,可乘凉赏月,览远山近水。 因它是民国时期乡间少见的洋房,建筑又小巧,当地溪口人一直称它为“小洋房”。 前前后后,在这里,居住过多位历史名人,值得一看。
    1、溪口小洋房,在武岭头东侧,濒剡溪。原名"涵斋"俗称"小洋房",1930年建造。西式3开间两层平顶楼房,背靠武山,与文昌阁有露天走廊相通。 2、小洋房右侧溪岸设水泥平台,供游泳跳水用,称"跳水台"。此处碧波荡漾,隆冬不冰,称"武潴浪暖"。清人蒋凤元诗:"武陵镇楚中,此地喜相同;两岸桃花夹,中间一水通。泉温由土脉,冻解不共风;上已偕童冠,祓除信有功,原为蒋介石侍从文牍、警卫人员住所。 3、1937年初夏,蒋经国从苏联归来,偕夫人方良与长子爱伦(孝文)居此,课读古文。蒋经国之母毛氏1939年12月死于日机轰炸,蒋经国奔丧时所书"以血洗血"碑,现移置于此。 4、小洋楼现有蒋经国先生夫妇的卧室、书房陈设,蒋经国部分生平介绍,蒋经国国画、书法作品陈列,以及1988年1月14日蒋经国逝世时中共中央所发的电唁全文的报刊陈列。
    【景色】不错 【趣味】不错 【性价比】不错
    小洋房小洋房相关信息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2 七彩生活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kankan6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