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文儒坊

文儒坊6(6/共9页)

  • 景点名称:文儒坊
  •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区域内,在安民巷的西面。
  • 地理位置: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安民巷文儒坊
  • 区域编码:350102
  • 介绍

    三坊七巷之一。文儒坊因历代文儒辈出而得名。宋祭酒郑穆、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清代“世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袭故居皆在坊内。陈承袭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近代诗人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陈衍曾自吟一联:“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

    文儒坊东头北墙上,还嵌着一块高约2米、宽1米的阴文碑刻:“坊墙之内,不得私行开门并奉祀神佛、搭盖遮蔽、寄顿物件,以防疏虞;三社官街,禁排列木料等物”。这是光绪辛已年(1881年)订立的文儒公约。据有关人士认为,在全国城市小街巷中刻碑立约,尚属罕见。

    开放时间

    全年 全天开放,具体营业状态以当天开放情况为准

    文儒坊地图位置(模拟)

    文儒坊精选点评

    三坊七巷经过千百年的风雨变迁,大多于宋代定下坊巷之名,于明清时代形成今天建筑格局,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坊中的第二坊为文儒坊。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附。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清代的著名诗人、《石遗室诗话》作者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内有光华阁是为入室弟子课业的地主。陈寓隔壁是现代著名法学家柯凌汉教授的住宅,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
    文儒坊为三坊七巷中的第二坊。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宋代改为儒林坊。 古人以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水之南为阴,水之北为阳。故山阴是指山之北,即闽山之北。北宋时期因著名学者“海滨四先生”之一祭酒郑穆在此安居后,学风日盛,巷人引为自豪,故改为文儒坊。文儒,顾名思义,是文儒之坊。它是三坊七巷中官绅文士居住尤多的坊巷,这里历代名人辈出,晚清戍台名将沈葆桢故居就坐落于文儒坊。文儒坊内有五十多座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在这些古风建筑中亦有一些大隐于市的清雅书店……三坊七巷的文儒坊是一个很值得徜徉的地方。
    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其实。
    文儒坊为福州三坊中的第二坊。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此,改今名”。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附。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
    文儒坊是福州三坊七巷中很火热的一个景点,走到这里你都会发现一个又一个的旅行团,跟着导游听导游在讲故事。单单从他的名字上面,你就会感受到,这是一个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坊,但是这种景点一定要听别人讲解,才能感受到它的过去。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这里的人气旺盛,游客比较多,生意兴隆。
    旧名山阴巷,以在“闽山”之北故称,后改为儒林坊。北宋时因“滨海四先生”之一,国子监祭酒郑穆居此,改名文儒坊。 文儒坊内有:张经故居,黄任故居,何振岱故居,陈元凯故居,陈??故居,陈承裘故居,陈季良故居,尤氏民居。
    “文儒坊”是 “三坊”中的第二坊。位于“三坊七巷”中段的西侧,这条坊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与中轴主干道“南后街”相比,这条坊巷幽深清静,古色古香,最能体现三坊七巷原滋原味的古巷风貌,大约200多米长,巷口有一块清代的乡约碑、坊内有几处名人故居,但基本上都不开放,有一处福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展示馆(免费)值得一看。 坊内主要有:林则徐母家故居-陈季良故居(不开放)、闽山卓公祠(已封堵)、六子科甲宅-陈承裘故居(不开放)、罗必魁故居(现是一处书画展室)、翰林府(是一家喜宴餐馆)等院落。
    文儒坊文儒坊相关信息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2 七彩生活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kankan6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