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北京市景点

古观象台

古观象台3(3/共19页)

  • 景点名称:古观象台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东裱褙胡同2号(近建国门立交桥)
  • 地理位置:北京市东城区古观象台
  • 区域编码:110101
  • 介绍

    北京古观象台是世界上现存比较古老的天文台之一,也是我国明清两代的天文台。它以建筑完整、仪器配套齐全、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

    观象台建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止,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明末清初时期,它还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开放时间

    全年 09:00-16:30开放

    古观象台地图位置(模拟)

    古观象台精选点评

    20230211 临时决定来古观象台看看,目前当天公众号可以约。古观象台的位置在二环,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东城区东裱胡同2号),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42年),是世界上依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它以建筑完整、仪器配套齐全、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 其实对天文的这些知识没有什么了解,就是看看这些几百年前古人的智慧结晶,也是一种享受。再了解一些中外文化的异曲同工之妙,了解文物的流失与回归,思想提升一下也是进步!
    北京古观象台,有两个室内展馆,可以学到很多天文知识。如介绍月份来历:月亮有引人注目的A缺变化,从初一开始,月相从无渐盈到D,然后又渐亏至无,古人称此为月亮的盈亏现象。期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周期,月亮不断地经历着从望又回到朔的月相周期变化,天文学家将月相从望到朔(或从望到望)的时间间隔定义为期望月。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为29.53日,即29天。
    周末一个人出来逛,到了建国门旁边的古观象台,第一次来这里,可能是放假了的缘故,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这里参观。这里的观测仪器都是清朝康熙年间制成的,到今天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在观象台上有七个仪器,都是雕龙刻凤,古香古色,虽然都有介绍,但具体干什么的还是看不懂,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智慧,在科技及不发达的年代,可以设计出这些精密的仪器。在观象台下面有三个展厅,展示的都是中国古代的一些科技成就。有孩子的带去看看不错,能学到不少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多年前走二环经过这里的时候,总看到城楼上有一些古老的仪器,当时就一直好奇这里面是什么地方,后来一直关注,终于盼到开放参观了,之后来过几趟,今天是特意带闺女过来了解一下古代天文方面的历史知识,看看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这地方坐公交地铁都方面,一号线出站没多远就到了,可以提前在网上买好票,成人20,未成年人免费,但也需要预约,换了票会给一本小册子可以了解一些基本知识。 中国古观象台建于明代早期,比国外著名的古代天文台都要更早,而且一直工作到1929年,观测了五百多年,是世界开展观测活动时间最长的天文台,充分证明了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到了今天,逐渐崛起的中国在各个科技领域取得了更高的成就,比如中国的“天眼”在世界天文学领域同样是顶尖的产物。这里的参观分为三个部分,先是一座四合院,东、西、北三个方向的房间都是展厅,里面介绍了古观象台的历史、与世界其它古代天文台的对比、中国古代发明的天文仪器、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等等内容,院子里是一些古代仪器的模型;出了小院是一片长方形的花园,花园里陈列了一些古代天文仪器的实物;小院北边就是观象台的城楼,登城上去,就可以看到城楼上陈列的古代天文仪器,这些仪器可以说是命运多舛,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被列强抢去陈列在他们自己国家,直到一战之后才因为中国战胜国的身份而还回中国,可以说是为中国古代的天文事业立过功,又因为清帝国的衰落而遭受了耻辱,还好它们现在已经重回祖国怀抱,又回到了曾经工作过的古观象台。今天还看到有工作人员带着一帮小朋友在开展主题活动,这个挺好,小朋友就是应该从小参与这种活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另外,观象台位于北京二环内,长安街边,可以说是北京比较中心的位置,站在观象台城楼上可以看到长安街、东二环最繁华的一段,向东北方向还可以远眺CBD高楼群,景色也是非常棒的。
    北京古观象台位于东城建国门立交桥的西南侧,台上陈设铜铸天文仪器,台下有紫微殿,晷影堂等附属建筑群.它以古老的传统,精巧的仪器,东西文化交往中的独特贡献等驰誉中外,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有着近600年的历史,是二环路上繁华地段一道亮丽风景。
    北京古观象台,就在距离北京火车站不远的地方,北京东西长安街上,特殊的观相仪给人的感觉就是古代的精密仪器在城墙上放着。 北京古观象台位于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它以建筑完整、仪器精美、历史悠久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而闻名于世。观象台在明朝时被称为“观星台”,台上陈设有简仪、浑仪和浑象等大型天文仪器,台下陈设有圭表和漏壶。清代时观星台改称“观象台”,辛亥革命后改为中央观星台。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天文台上先后增设了八件铜制的大型天文仪器,均采用欧洲天文学度量制和仪器结构。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天文观测工具,还是举世无双的历史文物珍品。 观象台建于1442年,是明清两代的国家天文台。古观象台台体高约14米,台顶南北长20.4米,东西长23.9米。上设8架清制天文仪器。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止,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是仍存的古观象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最悠久的,它还以建筑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清制8架铜仪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外,在刻度、游表、结构等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新中国成立后,古象台移交给北京天文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去这个地方最好是乘坐地铁或者是特二路双层车,从北京西站可以直达。
    北京古观象台位于建国门附近。是了解历史、学习天文知识的好地方。
    【景色】美 【趣味】多 【性价比】高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二环以内,需要购买门票进入。
    古观象台古观象台相关信息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2 七彩生活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kankan6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