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谢I楼

谢I楼(1/共12页)

  • 景点名称:谢I楼
  • 地址:宣城市宣州区锦城北路116号
  • 地理位置: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锦城北路116号
  • 区域编码:341802
  • 介绍

    谢朓楼位于宣城市区,系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谢月兆于南齐明帝建武年间(公元494年-496年)出任宣城太守,于城关陵阳山顶建造一室取名曰“高斋”,在任期间理事、生活于此。     

     唐初,宣城人为怀念谢朓,于“高斋”旧址,新建一楼,因楼位于郡治之北,取名“北楼”,又因该楼建成时,敬亭山已经扬名,登楼可眺望敬亭山,故又称为“北望楼”。唐代李白曾多次来宣城,登此楼凭吊,赋诗抒怀。《秋季登宣城谢朓北楼》诗脍炙人口,千古传唱。诗曰:“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由于李白之诗广为传颂,故该楼又被称为“谢公楼”、“谢朓楼”。此后在楼的周围建有条风、清署、迎春、观风、双溪、怀谢等亭阁。历代文人名士慕名而来,登楼观赏者络绎不绝,赋诗题咏者难以计数。     

    唐代白居易曾随长兄白幼文寓居宣城并作有《窗中列远岫》一诗,抒发登此楼的观感。该诗被当时的宣歙观察使所知,大为赞赏,并举荐其赴京应试,得中为第四名进士,从而步入仕途。直至他晚年还作有《寄题郡斋》诗曰:“……无复新诗题壁上,虚教远岫列窗间。再喜宣城章句动,飞觞遥贺敬亭山。”     

    唐咸通末年(874年),御史中丞兼宣州刺史独孤霖将北楼改建,因其地势高且险,崖叠如嶂,故题名“叠嶂楼”,并作记以志。明嘉靖年间知府方逢时重修,并复名“高斋楼”,也作题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知府许廷式重新修葺,并说:“叠嶂之名以地命也,谢公之称以人传也。北楼为古今所共知,而人而地并在其中矣。”遂题名曰:“古北楼”。清光绪初,知府鲁一员,重修一新。修整后的北楼分上下两层,上圆下方,全木结构,顶盖琉璃瓦,四边飞檐翘角。上层题额曰“叠嶂楼”,围以木栏杆,下层题为“谢朓楼”,四方置屏风门。楼基周围有历代诗文碑刻和修楼碑记。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该楼被日机炸毁。现已复建如初,重现昔日风采。     

    谢朓楼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四大名楼。

    开放时间

    具体营业状态以当天开放情况为准

    谢I楼地图位置(模拟)

    谢I楼精选点评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是李白蜚声诗坛的一首名篇佳作,也是中小学生必学古诗,今日特地打卡谢眺楼: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徽风皖韵】夕阳西下谢朓楼:“青莲才笔九州横,一生低首谢宣城。”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三山怀谢眺,水澹望长安”……此小谢、谢公、谢宣城皆为谢脁,李大诗仙最崇拜的人~ 谢朓楼现在安徽宣城市,距离敬亭山仅有3.6公里。游览敬亭山时候可以一并登楼北望,一抒思古之幽…
    中国四大古楼之一,原宣州府谢眺太守为古宣州做出了贡献,人们为纪念而建造的古楼!
    这里交通还是相当便利的,环境也还好。
    谢脁楼位于宣城市区中心陵阳山颠,是一座文化名楼。它不仅是宣城的地方标志,而且也是中国传统诗歌文学的一处标志
    中国的多数名楼,往往由于一篇传世词赋而誉满天下。岳阳楼是,黄鹤楼是,滕王阁是,而始建于名人,得名于名人的谢脁楼也是。 谢朓是南齐诗人,也曾是宣城太守。他的山水词风影响了王维,孟浩然等人,在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狂傲的李白是他的忠实粉丝,发出“一生低守谢宣城”的感叹。 《宣州谢朓(tiǎo)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谢朓楼是一座千年的历史文化古楼,是旧时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如今是清代重建。曾几何时,南朝谢眺在这里吟诗作赋。曾几何时,唐代李白在这里写下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如今开辟成公园,位于宣城市中心,免费开放,还是挺不错的。
    景色优美,非常有趣味,比其它景点更实惠。
    这里景色优美,非常有取味,值得看一看。
    谢I楼谢I楼相关信息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2 七彩生活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kankan6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