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浙江省景点

它山堰

它山堰(1/共2页)

  • 景点名称:它山堰
  • 地址: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它山旁樟溪出口处
  • 地理位置: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它山堰
  • 区域编码:330203
  • 介绍

    位于鄞县鄞江镇它山旁樟溪出口处,建于833年(唐太和七年),长134.4米,面宽4.8米,皆用长2至3米、阔0.2至0.35米条石砌筑,左右各36石级。修建它山堰的目的,是为了抵御潮汐,使海水与江河分流,咸淡阻隔。江河水经过该堰分流两道:一支入月湖,另一支入鄞江和奉化江,灌溉千亩良田,化水害为水利。它山堰迄今千余年,历经洪水冲击,仍基本完好,继续发挥阻咸、蓄淡、引水、泄洪作用。

    开放时间

    全年 全天开放

    它山堰地图位置(模拟)

    它山堰精选点评

    2023.3.28 它山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山堰是中国古代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位于浙江宁波市鄞州鄞江镇它山旁,樟溪出口处。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南,唐代大和七年由县令王元玮创建。它与国内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筑堰以前,海潮可沿甬江上溯到章溪,由于海水倒灌使耕田卤化,城市用水困难。在鄞江上游出山处的四明山与它山之间,用条石砌筑一座上下各36级的拦河溢流坝。坝顶长42丈,用80块条石板砌筑而成,坝体中空,用大木梁为支架。位于鄞州区鄞江镇它山旁,它与国内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山堰始建于唐太和七年,全长134.4米,高约3.05米,宽4.8米。 堰面全部用条石砌筑而成,堰身为木石结构,有逾抱大梅木枕卧堰中,历千余年不腐,被称为“它山堰梅梁”。它山堰堰体倾斜度、粘土夹碎石层、堰体平面布局以及多级护理消能防冲方式,创造了古水利工程的奇迹。其中前两项为全国古水利工程之首创,比国外同类技术的运用早200多年。它山堰工程,历经1160余年风霜雨雪和洪水冲击,至今仍基本完好,继续发挥阻咸、蓄淡、排涝功能。堰周围至今尚有回沙闸、测水尺、它山庙、“片石留香”碑等遗迹。石级。堰身木石结构,相传有大梅木枕卧堰中,历千余年不朽,称它山堰梅梁。 它山堰系阻咸引淡的渠首工程。断截鄞江,上游樟溪水经此引流,一路入南塘河,经洞桥、横涨、北渡、栎社、石碶、段塘经南城甬水门,注入日、月二湖,复经支渠脉络,供城市之需;一路北入小溪港至梅园、蜃蛟。两路水经支脉分流贯通鄞西平原诸港,灌溉七乡农田数千顷。堰设计周详,结构奇特,建造精密。涝时水流七分入江、三分入溪;旱时七分入溪、三分入江。内外河间、南塘河下游,筑乌金、积渎、行春三碶以启闭蓄泄。 约1068年县令虞大宁建风棚碶于北渡附近,1242年郡守陈恺为防内港淤积,于堰西北150米处建回沙闸。因古河道变迁,已成遗迹,现存露于古河道上四根槽柱,西首第二柱镌则水尺,并刻量测水位尺度作泄蓄标准,第三柱刻回沙闸三字,石柱两侧凿有闸槽,以按放闸门。1255年左右刺史吴潜置三坝于鄞江镇东,一濒江,一濒河,一介其中。存濒河一坝,1924年于此重修,石筑洪水湾塘,长302米,高4.16米,塘呈弓形,凹溪凸江,隔于光溪与鄞江闸,为它山堰第二
    宁波它山堰风景很美。适合爬山游玩
    它山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的它山,樟溪的出口处,属于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唐代太和年间由县令王元暐创建。
    记得30几年前当时的宁波中学的老校长陈守礼教授带领宁中全体师生徒步将近30公里,用时将尽六个小时从当时的宁波中学(现东恩中学校址)抵达鄞江古镇它山堰,到目的地后我好像是唯一一个脚底没有起泡且全程走完的学生(那时只有回力橡胶底布鞋穿)。多么美好的青春回忆,记得那时最红的流行歌曲是张学友演唱的《祝福》。岁月匆匆,时光荏苒,有一天我要回去看看这个古镇,看看我们远去的青春。
    【景色】它(tuō)山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属于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位于浙江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它山旁,樟溪出口处。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南,唐代太和七年(公元833年)由县令王元玮创建。它与国内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景色】它(tuō)山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属于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位于浙江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它山旁,樟溪出口处。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南,唐代太和七年(公元833年)由县令王元暐创建。[1]它与国内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它(tuō)山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属于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位于浙江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它山旁,樟溪出口处。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南,唐代太和七年(公元833年)由县令王元玮创建。[1]它与国内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伟大的劳动人民点赞!
    历史与风景融为一体。 很不错,值得散步。
    春季去的梅花开的挺美爬个山锻炼锻炼很棒
    它山堰它山堰相关信息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2 七彩生活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kankan6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