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北京市景点

中和殿

中和殿(1/共18页)

  • 景点名称:中和殿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故宫博物院内
  • 地理位置:北京市东城区中和殿
  • 区域编码:110101
  • 暂无点评

    中和殿地图位置(模拟)

    中和殿精选点评

    中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为华盖殿。次年,即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四月遭雷击焚毁。正统五年(1440年)开始重建,正统六年(1441年)重建完工。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再次发生火灾焚毁,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重建完工,改名为中极殿。万历、天启年间也曾先后重建。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名为中和殿,并动工重建,于次年完工。乾隆三十年(1765年)又有修缮。
    都很有特点的景点,很值得一去。
    中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住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三大殿中唯有这间房子可供皇帝一人静静的思考。中和殿的大殿平面呈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皇帝有事去太和殿先在此小憩,接受内阁、礼部及侍卫执事人员等的朝拜。每逢加封皇太后徽号和各种大礼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阅览奏章和祝辞。
    中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 相比于太和殿和保和殿,四角飞檐且体量明显小很多的中和殿看起来就像是一座两者之间的亭阁。 太和殿主要的功能是给皇帝作为展示休息的地方,在上朝之前,在这里暂作休息,或者单独接见一些官员等等。
    北京紫禁城中和殿高19米,平面呈方形,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覆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它的面积是三大殿中最小的。太和、中和与保和三大殿所在的台基上,设置有龙的头部形状的排水龙头。
    中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 “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三大殿中唯有这间房子可供皇帝一人静静的思考。
    中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属于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皇太后上徽号,皇帝在此阅视奏书。玉牒告成,恭进中和殿呈御览,同时要举行隆重的存放仪式。
    去北京旅游,来到了故宫博物院参观,中和殿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当时叫“华盖殿”,这个殿在明清两朝的功能都不一样,有曾将这里作为召见官员和赐食;有去太和殿参加大典前,到中和殿小休;也有在这里接受官员朝拜等等。
    中和殿是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与保和殿之间,其中,中和殿的面积相对最小。明清时期,中和殿主要作为皇帝去大典之前休息、阅示祝文的地方。
    中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是皇帝举行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 "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三大殿中唯有这间房子可供皇帝一人静静的思考。中和殿匾额"允执厥中"匾,为乾隆御笔。典出《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中和殿中和殿相关信息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2 七彩生活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kankan6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