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北京市景点

万宁桥

万宁桥(1/共3页)

  • 景点名称:万宁桥
  • 地址:地安门外大街厂桥
  • 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厂桥街道万宁桥
  • 区域编码:110102
  • 介绍

    万宁桥建于元代,历史悠久,现在被维护得很好,周边的风景也很美。

    万宁桥地图位置(模拟)

    万宁桥精选点评

    北京地安门北,钟鼓楼之南,什刹海前海以东的玉河故道上,横跨着一座古老的石桥,名叫万宁桥。因地安门为皇城的后门,老百姓又称这座桥为后门桥,或地安门桥。这座历经沧桑的石拱桥始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76),起初为木桥,后改建为石桥,是北京入选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点之一。
    万宁桥,又称海子桥、后门桥,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是北京中轴路上的一座桥,原为木构筑,后改为石筑,于2002年12月重修完工,恢复万宁桥原名。
    万宁桥,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一个闸,桥下有镇水神兽的石像,桥下还种了荷花。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原为木桥,元代改为石拱桥,名万宁桥。又称海子桥、后门桥。元代石桥跨在什刹海入玉河口处,是元代大运河漕运的始点。桥下装有水闸,通过提放水闸,以过舟止水,保证南来粮船直驶大都城内。
    1、万宁桥,又称后门桥、地安桥,是位于北京地安门外,什刹海附近,坐落于北京城中轴线上的一座桥。始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原名万宁桥。因桥在地安门之北,地安门为皇城的后门,因此称为后门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万宁桥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原为木桥,元代改为石拱桥,名万宁桥。又称海子桥、后门桥。 3、明清两朝对万宁桥都进行过多次修葺。石桥的特点是东西石拱券上方各有一石雕螭状吸水兽。桥两侧石砌护岸,四边各有一只鹿角分水兽,趴在岸沿边对视着桥孔。分水兽长1.77米,宽0.9米,高约0.57米,头顶有一对鹿角,瘪嘴翘鼻圆眼,四爪张开抓在花球上,浑身是大片鳞甲,一条粗壮的尾巴。 4、四只分水兽的姿态不一样,桥东的两只爬在岸沿上,头伸出岸沿边,形成伏岸望水的姿势,因在下水方,有通过桥孔望水势的寓意;桥西的两只分水兽,是将头外伸,两只有吸盘的爪抓着垂直的岸边墙面,身体的一侧挂在岸沿外,大有了解水势,保一方水运平安之意。
    万宁桥是北京中轴线上年纪最大的“老人”,它生于元代,如今已是700多岁的高龄了! 在元代,万宁桥是京杭大运河漕运的最后一道闸口,漕运船只必须从桥下通过,而且忽必烈进出北京必走万宁桥,就连通惠河的名字都是忽必烈在万宁桥上起的。 在万宁桥这儿,还有几只镇水神兽,它们形态各异,姿势“吸睛”,作用可是能“保一方水运平安”呢!
    说万宁桥,我还真对不上号,说后门桥,那是绝对的知道。要不是看了一旁说明,怕是真的不知道了,像我这样的北京人还有,至少家里所有人都叫这座桥“后门桥”。这次游什刹海,特意的看了看银锭桥、金锭桥、后门桥,后又到东不压桥那里。过去时常经过的地方从未经意,现在周遭修建的很好,玉河水道穿街过巷,这一大片明清风貌的景致观后让我感动,想起来几十年前的北京,真的好美。
    万宁桥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又名海子桥,洪济桥,最初为木质结构,后改用石砌筑,单孔拱券,两侧设有简洁古朴的护栏,两端戗抱鼓石,拱券上雕刻有石兽头。 万宁桥位于大都城中心,桥上地安门大街南北贯穿,桥下通惠河东西流过,水陆交汇,成为京城的交通枢纽,擅舟济、陆运之利,很快就成为市廛辐凑、商贾云集之地。桥旁酒楼林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从南方沿大运河北上进京,不少人在万宁桥畔下船登陆;离京南下的客人,也多在此登舟,顺通惠河转大运河南下。杨载《送人》诗即反映出当时的情景:金沟河上始通流,海子桥边系客舟。却到江南春水涨,拍天波浪泛轻鸥。 元代时,所有进入海子的船只,都要从万宁桥下通过。它在保证元大都粮食供应上发挥过巨大作用,也是北京漕运历史的实物见证。 20世纪40年代前后,万宁桥的桥栏仍旧完好,桥墩上有石雕螭状水兽,桥下河道仍存。河道由桥下向东延伸,经过一片空地后至东皇城根福祥寺胡同口外,经东不压桥入东吉祥胡同北河沿。雨季尚通流水,河中有两岸居民放养的鸭群。部分河段尚有白石栏杆,桥的拱形也十分明显。1955年,扩建道路,将河道改为暗沟,为方便交通,桥也改为微拱形。1984年,万宁桥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时澄清闸分上中下三闸,上闸紧靠万宁桥,中闸和下闸分别位于东不压桥和望云桥(位于水簸箕胡同北口)处。
    当地又称后门桥,虽然名气没有银锭桥大,但可谓是什刹海地区最重要的,因为它就是鼓楼前,处于北京中轴线上,现在还担负着地安门外大街繁忙交通行车的桥梁啊。这里同时还是京杭大运河的澄清上闸遗址,站在桥上,与金锭桥相望,远处就是前海了。桥北头是火德真君庙,南头接大运河临时邮局,都是满满的文化痕迹。
    万宁桥也叫地安桥,是北京市什刹海附近的一座主要桥梁,桥梁直走即是钟鼓楼,离烟袋斜街和南锣鼓巷都不远,位于北京市的中心地带。
    又称后门桥、地安桥,是位于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地安门外,什刹海附近,坐落于北京城中轴线上的一座桥。始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原名万宁桥。因桥在地安门之北,地安门为皇城的后门,因此称为后门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原为木桥,元代改为石拱桥,名万宁桥。又称海子桥、后门桥。
    万宁桥,又称后门桥、地安桥,是位于北京地安门外,什刹海附近,坐落于北京城中轴线上的一座桥。始建于元世祖时期。原名万宁桥。
    家门口,两边的震水兽最有看头,瞪着大眼盯着河水,桥很破了。
    故宫需要细细品味 一砖一瓦都是历史
    遛弯的好去处,喜欢在这里小时候经常来的地方
    万宁桥万宁桥相关信息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2 七彩生活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kankan660@qq.com